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过21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近期,各省份也纷纷亮出上半年外贸“成绩单”,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有22个省份上半年进出口同比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有11个省份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以人民币计,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福建、四川、天津、安徽。这十个省份上半年进出口全部实现同比正增长,其进出口总值占全国总值的比重超过80%。
“从数据看,外贸前10省份进出口总值占全国进出口总值超8成,显示出外贸强省发挥了‘压舱石’和主动力的作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外贸强省出口呈现结构多元化、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市场拓展更加积极主动的特征。同时,民营企业外贸占比稳步提升,外贸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迅速,均显示出外贸强省对全球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力不断增强。
广东进出口继续领跑全国
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上半年广东外贸成绩继续领跑全国并创同期历史新高,进出口总值为4.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进口、出口也都实现了同比两位数增长,涨幅分别为17.1%和12.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服务经济研究院教授林吉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广东外贸实现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从外部原因看,疫情后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有力带动了对广东产品需求的增长。从内部因素看,一是广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表现在伴随全球贸易量上升和物流需求增加,广东船舶和集装出口显著增长;二是广东国际贸易新动能新业态持续形成,表现在电动载人汽车类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跨境电商进出口持续发力;三是广东民营贸易主体适应力持续增强,表现在广东民营外贸主体作为广东外贸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突显。
谈及上半年数据反映出的广东外贸新亮点和新变化,林吉双认为有三点:
一是广东外贸比较优势持续提升。得益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持续优化和完善,广东外贸出口产品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广东船舶和集装箱出口分别同比大增70.7%和104%,集成电路、家用电器、家具及其零件出口分别同比增长26.3%、16.7%和12.3%。
二是广东外贸新的优势持续形成。得益于政府在新兴领域的有效引导和企业的有力布局,广东出口新优势持续形成,今年上半年,广东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长高达78.3%。
三是广东民营外贸主体活力持续增强。受益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和企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上半年,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2.8万亿元,同比增长21.3%。
林吉双表示,展望下阶段,在外部需求持续回暖、外贸比较优势不断增强、外贸新动能持续形成、外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等有利因素的支撑下,预计广东外贸仍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长三角地区方面,上半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分别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10万亿元、2.68万亿元、2.56万亿元和0.40万亿元,合计达到7.74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5.9%;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6.6%,较2023年的36.3%占比进一步提升。
谈及长三角地区外贸亮眼成绩,周茂华认为,这得益于长三角拥有得天独厚的外贸基础设施,例如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创新研发活跃、良好政策与营商环境支持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一些中西部省份外贸增速明显加快,山西、陕西、广西、贵州等多个省份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西藏同比增速达132.4%,进口、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02%、122.9%,也均位居全国增速首位。此外,新疆进出口、进口、出口分别同比增长48.4%、32.6%和51.4%,山西分别同比增长18.7%、18.1%和19.1%。
此外,在绝大部分外贸强省中,民营企业都是拉动外贸增长的“主力军”。上半年,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为2.8万亿元,占全省总值的64%,同比增长21.3%;浙江民营企业进出口2.07万亿元,占全省总值的比重为80.7%;山东民营企业进出口达1.22万亿元,占全省总值的比重为75.4%。
周茂华分析称,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主要得益于我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大。同时,民营企业积极应对全球复杂外贸环境,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稳定我国外贸表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沿海省份为机电产品出口“主力军”
长期以来,机电产品一直是我国出口第一大类商品。分省份看,上半年广东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9%,船舶、电动载人汽车、集装箱分别增长70.7%、78.3%和104%;江苏机电产品出口1.18万亿元,同比增长9.8%,集成电路、手机、船舶出口分别增长38.5%、42.7%、72.1%,合计拉动江苏省出口5.2个百分点;浙江同比增长9.6%,船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件、家用电器分别增长93.7%、43.1%、19.4%。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新闻发言人高士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沿海省份是对外开放的前沿,更是机电产品出口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的完善、梯度转移措施的鼓励、基础设施的提升,以及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和中欧班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运力指标不断提升,机电企业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增加、产能和出口放量,中西部省份机电出口规模和份额逐年提升,但同时,东部沿海经济强省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行业的产业积累逐步释放,在船舶、集成电路相关行业进入需求上行周期时,国内供给优势充分发挥,相关省份在船舶、电动汽车、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出口大幅增长,明显体现出中国机电产业升级的结果。
谈及机电产品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高士旺指出,各重点行业受益于全球需求回暖和补库,普遍实现较好增长,显示了我国机电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劲韧性,尤其展现出中国企业深度融入国际化之后的供应韧性和充分竞争力。
高士旺分析称,机电产品在消费品、资本品、中间品等各重点领域均有较好表现,尤其中间品和资本品方面,我国与东盟、墨西哥、土耳其等形成良好供应链协同,对越南、墨西哥、马来西亚、泰国等的中间品出口增长明显;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行业的大幅增长,凸显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机电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明确方向和阶段性进展。这些领域的出口增长,在保持我国货物出口规模“量稳”的同时,也体现了出口商品结构的“质升”,更为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赋能、为广泛的工业制造创新发展注入动能。
高士旺还指出,结合我国机电产品在全球出口的份额、产量比重和综合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来看,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将更多受全球经济复苏、国际经贸合作和商业侧的库存动态变化影响,其中政策挑战最为突出。不过,近年来中国在机电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巩固并持续加强,这也是预计机电产品出口保持持续稳定的最大底气;机电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海外投资、国际产能合作的方式,深耕国际市场,与欧美客商深化合作,确保在发达市场份额稳定,并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挖掘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增量。
林吉双建议,面对欧美国家对我国部分重点出口产品加征高额关税所造成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要通过政府、商会和龙头企业等携手持续改善外部营商环境,同时推进企业走出去投资设厂,带动中间品出口贸易深入发展;另一方面,抓牢新能源技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发展趋势,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配资炒股开户入门,助力传统贸易转型升级、新型贸易持续涌现。